更新时间:2025-03-11来源: 光明教育网
当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国家政策鼓励生育,托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专业人才短缺、师资专业度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朱帆影在《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养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意义》论文中,提出以音乐为纽带重构感统训练体系,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这项源于“‘双元育人’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正从高职课堂走向托育一线,架起学术研究与民生需求之间的实践之桥。
从教育实践层面看,音乐感统训练对婴幼儿成长意义重大。在“医养教”融合的婴幼儿托育专业中,感统训练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机械式感统训练易使婴幼儿产生抗拒心理。朱帆影提出音乐感统训练,将感统训练项目游戏化,配合音乐进行联觉训练,既安抚婴幼儿情绪,又激发其兴趣,有利于培养音乐感知能力。例如,通过音阶训练结合前庭训练,让婴幼儿在高低起伏的平衡木上行走,配合音阶变化锻炼平衡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训练变得趣味十足。
对于幼教集团而言,这一研究成果是提升幼儿教育效果的“法宝”。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引入音乐感统训练,能促进婴幼儿身体协调性、平衡性发展,同时培养音乐素养。如以游戏为主题的音乐感统训练,让婴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锻炼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增强合作能力与创造力。广州某托育中心负责人反馈,“孩子们在《拔萝卜》音乐中完成精细动作训练,家长满意度同比上升28%。”
对于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该论文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中关于音乐感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为学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学校可借鉴论文中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中加重实操比例,开设相关课程,如婴幼儿日常照护课“1+X”证书课程、卫生学、舞蹈、幼儿文学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考取育婴证、保育员证等相关职业证书。
朱帆影的论文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随着更多“既懂孩子心跳又懂音乐节拍”的托育人才走向岗位,“幼有善育”的民生图景必将奏响更动人的乐章。(文/梅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