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8来源: 光明教育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自信所在,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语境,在“5G+”数字化时代彰显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艺术创作在科技的发展中不断前行。智能、智慧、开放、兼容、共享,书画艺术也能体现数字化时代的多样性、即时性、智能性、交互性等特征。传统文化赋能现代科技,迸发出属于未来的耀眼火花。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对书、画、印艺术的热爱与传承,推动书画和金石篆刻艺术发展,在西泠印社、天元公学改革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天元公学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共同举办“智绘中国·艺迎未来”——“西泠·天元杯”第二届青少年书画大赛。
今天上午,“西泠·天元杯”第二届青少年书画大赛决赛正式开始。决赛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经过初赛激烈的角逐,共有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脱颖而出。决赛现场,选手们认真描绘、构思独特,发扬自己的创作天赋和艺术才华,在赛场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笔墨。他们或挥舞毛笔泼墨、或拿起画笔勾勒、或执手刻刀细琢,随着比赛的进行,现场氛围越发热烈。选手们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他们的笔触流畅、线条准确,色彩鲜明且充满生命力,把对自然、生活、历史等理解和感悟凝聚于纸张之上,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作品,表达出青少年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
一位小学篆刻组的选手难掩激动:“非常开心来到杭州参加这次比赛。我在家里准备了很久,争取能够发挥出色,取得好成绩!”
一位来自杭州的绘画组选手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对于参加决赛还是很紧张的,我提前有准备一些元素。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
书法组的这位选手则是相对平静,他表示,自己比较喜欢临场发挥,一开始打算选的是草书,后来忽然想到了毛主席的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但由于背的不是很顺畅,在书写的时候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第二张作品不是很满意。“我对初赛决赛都很认真,因为主办单位指导单位都是有一定水平的,所以这次比赛对我来讲在临场创作方面有很大提升。”
作为两个孩子都进了绘画组决赛的这位妈妈表示,对于孩子的入围很激动也很开心。在她看来,绘画的成就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因此身为家长心态上很轻松,妈妈也对孩子们送出了自己的祝福:“祝你们取得好成绩,拿个一等奖!”
一位小学低年级书法的家长表现得则非常“佛系”,“孩子在家一直有练习,总的来说很淡定,希望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自己满意的名次,作为家长也感谢这场比赛让他有一次历练的机会。”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天元公学专家委员会主任、美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潘公凯领衔,天元公学美术专家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组成评审顾问团队。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吟担任评委会主任,天元公学美术专家委员会团队、西泠印社专家团队、中国美协、中国书协、艺术团体的名家教授和专业成员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终评。
此次比赛深受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展现了我国青少年书、画、印爱好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作水平。这场比赛不仅是一个展示舞台,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竞争者角逐,选手们可以激发自己更多的灵感和创意。同时,这个比赛不仅对选手们具有积极的影响,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一份贡献,推动书、画、印艺术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也推动了全民文化素质建设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这样的活动将会鼓舞更多的孩子们投身于艺术创作中,为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恰逢西泠印社120岁生日,在紧张的决赛结束之后,于5月2日下午组织了“名家面对面——西泠印社参观之旅”活动。
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教育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全国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吟也来到了现场。江社长首先对大家进入决赛表示祝贺,并鼓励进入决赛的选手们都是千里挑一的,是非常优秀的,是书画界未来的希望和代表。江社长非常激动,“你们现在正一步一步走向大师之路,走向书画家之路、篆刻家之路。从来没有天生的大家,他们都是从小开始,产生兴趣,坚定决心,刻苦训练。”江社长向大家介绍了西泠印社以及创社四君子,通过四君子的事迹来告诉选手们,当艺术家既要艺术好,更重要的是要人品好、思想好,要有博大的胸怀,要以天下为己任。江社长还通过中国印学博物馆,向选手们介绍了印章的历史和篆刻的古今差距,并嘱咐大家,未来从事书画艺术的选手们,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印章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选手和家长们在专家的带领下参观了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和中国印学博物馆。位于孤山的社址,草木山泉皆是历史,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这个被海内外视为研究印学和书画艺术的“圣地”,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孤山不孤,西泠不“冷”。 如今,经过全方位保护提升后的西泠印社和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始向数字化迈进,大量科普性视觉内容的增加,从而更容易向孩子们介绍并认识国家珍贵的文化艺术。这种创新方式可以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